2023年栖霞区政府工作报告

  区长 王 生

  2023年1月2日

  各位代表:

  现在,我代表栖霞区人民政府,向大会报告工作,请予审议,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。

  2022年工作回顾

  2022年是本届政府全面履职的第一年,也是极不平凡、极不容易的一年。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、多重超预期的困难挑战,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以迎接党的二十大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,在市委、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,落实“疫情要防住、经济要稳住、发展要安全”的重大要求,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统筹发展和安全,克服疫情影响,对冲下行压力,稳住经济大盘,持续改善民生,保持社会大局稳定,较好完成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。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0亿元,同比增长2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8亿元,同比增长5.1%;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.55万元,同比增长4.7%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.32亿元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5亿元。

  过去的一年,我们毫不动摇落实“三个坚定不移”,因时因势优化防控措施,成功应对处置“3·10”“9·8”“10·25”等多起突发输入性疫情,全力守护百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。我们牢牢守住南京“东大门”,查验车辆485万辆次、国际航行船舶1010艘次,境外输入病例“零传播”,高速公路、国省干道、占全市半数以上的涉外港口口岸安全畅通。我们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,实施企业“白名单”制度,引导货车闭环运行2.45万辆次,重点企业不停产、重大项目不停工。我们坚持人民至上,完成新冠病毒疫苗接种231万剂次,开展规模性核酸检测93轮,累计检测9400万人次,妥善组织应急状态下考生参考、群众就医、生活物资供应等服务保障,组建11个卫生学团队指导复产复学,着力打造“有温度的城市”。在此,向在疫情防控中辛勤付出、无私奉献的广大市民朋友、全体抗疫工作者,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!

  过去的一年,在深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,我区经济社会仍然取得较好发展,各项工作保持基础稳固、效益提高、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,“最强增长极,最美新栖霞”建设迈出坚实步伐。

 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。始终把稳增长放在突出位置,积极应对“三重压力”,平复了疫情等外部因素造成的经济波动,稳住了经济发展“基本盘”,呈现出承压韧性和企稳回升。产业质效稳步提升。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“双轮驱动”,光电显示、智能制造、生物医药等产业加速壮大,新增“四上企业”201家,预计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700亿元,同比增长11%;建筑业总产值896亿元,同比增长15%;文化产业营业收入542亿元,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6%。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,实施“智改数转”项目109个,人工智能产业核心收入近80亿元,同比增长约30%,入选全国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创新领先区,获评江苏省“互联网 制造业”特色产业基地。重大项目加快推进。实施123个省市区重大项目,预计完成投资320.9亿元,天加空气洁净设备等59个新项目全面开工,紫金城市广场、lg新能源电池八工厂等39个项目竣工投产。办好央企“云签约”、金洽会等系列招商活动,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0个,签约项目投资总额1500.6亿元。诺唯赞生产基地、首投海外人工智能产业园等29个工业项目拿地落户,实际利用内资270.1亿元。消费外贸持续回暖。扩内需促消费亮点纷呈,打造欢乐谷鲸灵潮玩节、五马渡后备箱文化市集等新消费场景107处,引进品牌首店55家,预计实现限上贸易额1100亿元。对外开放稳量提质,获批全市首份rcep协定原产地证书,中欧班列与荷兰实现双向对开,龙潭港至越南外贸航线正式开通,进博会签约额超1.5亿美元、增长34%,实际使用外资7亿美元,外贸进出口保持千亿以上规模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。深化商事登记便利化改革,推行“精准代办”和全生命周期服务,新登记法人企业1.06万家、市场主体2.53万户。全面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,开展“百企走访服务”等系列活动,累计提供助企纾困资金3.36亿元,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29.51亿元,减免房屋租金2.09亿元,惠及市场主体11.45万户次。支持企业对接资本市场,获得省金服平台授信36.6亿元,奥斯汀光电、通行宝成功上市。

  创新动能加速释放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加快推进创新链产业链“双链”融合,全面融入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。创新集群发展壮大。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成效明显,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034家,新认定独角兽、培育独角兽、瞪羚企业50家,集聚高新技术企业921家,稳居苏南26郊(区)县十强。引导企业走“专精特新”发展道路,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,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9家、省级30家。57家新型研发机构及孵化引进企业当年营业收入超70亿元。创新能力显著增强。深化创新圈、孵化圈、产业圈“三圈融合”,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更加活跃,驻区高校院所、企业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33项,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150项,技术合同成交额超60亿元。新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,创历史新高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.2万件,获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,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。创新生态日益完善。出台新“科创22条”,兑现政策资金约1.78亿元,为451家企业争取科技贷款32.92亿元。新增省级以上孵化器3家、省级以上众创空间6家,“孵化器孵育”获江苏省督查激励表彰,中国(南京)智谷入选省级“5g 工业互联网”融合应用先导区培育对象。实施紫金山英才计划,精心打造海智基地,集聚海外留学人才973人,新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4人、省“双创博士”20人,形成“引留用育”智慧人才生态圈,获评全市唯一的“科创江苏”试点区。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;报告、公报、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,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,为了您更加全面、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,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;源于网络的作品,若对您造成了侵权,请联系本站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。

本文地址:/baogao/huadong/4277.html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条评论)
验证码: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