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,嘉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,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嘉兴的殷殷嘱托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,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忠实践行“八八战略”、奋力打造“重要窗口”最精彩板块、大力弘扬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、全力擦亮“七张金名片”,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,有力应对各种冲击挑战,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,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,实现“十四五”良好开局。

  一、综合

  2021年末,全市户籍人口371.85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4.47万人。据2021年5‰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,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量551.60万人,比上年末增加10.5万人,其中城镇人口达到396.41万人,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1.9%,比上年提高0.6个百分点。

 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初步结果,2021年全市生产总值(gdp)6355.28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8.5%;与 2019 年相比,两年平均增长6.0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131.97亿元,增长1.7%;第二产业增加值3453.75亿元,增长10.7%;第三产业增加值2769.56亿元,增长6.3%。按常住人口计算,2021年全市人均gdp为116323元(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8030美元),比上年增长6.7%。经最终核实,2020年,全市生产总值为5563.58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3.5%,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为2.2∶51.9∶45.9。

  2021年,全市财政总收入1122.77亿元,比上年增长11.9%;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4.80亿元,增长12.7%。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631.12亿元,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9.5%。

 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8.88万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1.82%。

 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,“三去一降一补”持续见效。去产能:2021年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83.0%,高于全省平均0.5个百分点;全市传统产业“两高一低”企业整治提升等工作加快推进,全年共整治高能耗、高排放、低产出企业247家、307家和472家,腾退低效用地2.26万亩。去库存:全市加快商业地产去库存,2021年末商业营业用房待售面积68.51万平米,比上年下降24.1%。去杠杆:2021年末,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3.3%,低于全省平均1.9个百分点。降成本:减税降费成效显现,2021年全市共落实“减负降本”政策减税超200亿元,减税规模居全省第3,列杭州、宁波之后;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.73元,比上年下降0.96元。“凤凰行动”成果丰硕,2021年全市新增上市公司5家,全市累计共有上市公司70家。

  新动能进一步壮大,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加快成长。新产业动力强劲,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、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、高技术制造业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.6%、21.5%、21.1%、17.8%和14.9%,增速均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水平,且分别高于全省同产业平均5.0个、1.5个、4.0个、0.8个和0.9个百分点。新业态持续发展,2021年全市实现网络零售额增长10.8%;居民网络消费增长12.4%。创新投入持续增强,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研发费用388.51亿元,增长28.6%;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达2.8%,与上年持平。创新成效持续显现。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38.4%,较上年提升29.6个百分点;新产品产值率48.2%,提升3.9个百分点。

  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。2021年,全市5591家规上工业民营企业增加值1702.04亿元,比上年增长13.4%,高于全省平均0.1个百分点;增加值占比为65.6%。2021年全市民间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62.3%,比重高于全省平均3.5个百分点。民营在册市场主体63万户,占全部市场主体比重达97.2%,其中私营企业达19.08万户,个体户43.93万户。民营经济创造的税收占全市税收收入的 72%,其中私营企业缴纳税收463.32亿元,增长12.4%。

  二、农业和农村

  2021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3.41亿元,比上年增长2.0%。粮食播种面积连续16年保持全省第一,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26.4万亩,比上年增长0.3%;粮食产量创近八年新高,总产量97.8万吨,增长0.3%;油菜籽产量1.4万吨,增长13.6%。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67.4万吨,下降0.5%;盆栽观赏植物销售2.2亿盆,增长43.9%;果用瓜产量17.2万吨,下降9.4%;园林水果产量32.3万吨,下降11.4%。全年猪牛羊禽肉总产量9.0万吨,比上年增长15.3%;水产品总产量16.29万吨,下降2.6%,其中海水产品产量526吨,增长0.6%,淡水产品产量16.2万吨,下降2.6%。年末生猪存栏27.1万头,下降0.6%,全年生猪出栏26.1万头,增长10.1%。

  农业现代化提质增效。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。累计创建省级现代农业园区8个、特色农业强镇17个,建成单条产值10亿元以上的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6条。严格保护好115.7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。大力实施农业“双强行动”。开展新品种、新机具的引进、试验、示范和技术培训,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达95%以上;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,土地流转率超70%,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62家、家庭农场6659家、农民合作社1138家,农业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。深入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,累计培育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6个,其中“嘉田四季”品牌许可企业(组织)数量达到65家,许可农产品数量418个,销售额达20亿元。加强“三品一标”建设,新增绿色食品63个、地理标志农产品3个,主要食用农产品中“三品”比率达58%。

  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发力。全市累计创建省级高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79个,建成省级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村220个,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100%。全市共建成美丽乡村精品线36条,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4个、示范镇44个、3a级景区村庄81个、特色精品村140个,3个村入选“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”、2个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。全年农家乐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569.7万人次,直接营收33.84亿元。

  农业农村共富基础进一步夯实。“强村富民”行动稳步推进,初步统计2021年全市858个村集体年经常性总收入达50.64亿元,村均590万元;年经营性总收入达19.37亿元,村均225万元;年经常性收入达到15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的行政村占比达到90%。健全低收入农户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,全市低收入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2068元,高于全省平均5577元,居全省首位;比上年增长12.7%, 高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3.2 个百分点;全市年家庭人均收入10500元以下实现清零。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,2021年全市完成农民培训107630人次,其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8260人次,高素质农民1014人次,新培育农创客1114名。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;报告、公报、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,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,为了您更加全面、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,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pp电子娱乐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;源于网络的作品,若对您造成了侵权,请联系本站,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。

本文地址:/tjgongbao/huadong/3426.html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条评论)
验证码:
网站地图